长安大学党委统战部   学校首页      信息门户
统战之声——发挥藏传佛教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发挥藏传佛教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统战之声  2017-08-30 16:21

    “一带一路”是古丝绸之路的陆上和海上之路在21世纪的再生和发展。从丝绸之路开创伊始,丝绸之路上就不仅仅有商业贸易,有文化交流,还有弘扬佛法的高僧大德。藏传佛教文化产生和传播就依托于古丝绸之路。同时,藏传佛教文化传播也为古丝绸之路的拓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今天,藏传佛教文化在 “一带一路”建设中仍然有积极的作用。


古丝绸之路与藏传佛教文化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说:“古丝绸之路凝聚了先辈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促进了亚欧大陆各国互联互通,推动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佛教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同样依古丝绸之路而交流发展。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素有“佛教之路”的美誉。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东汉时传入中国,二千多年间,作为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深层融合,先后形成了汉语系佛教和藏语系佛教。古丝绸之路的开拓,为大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赤尊公主进藏创造了条件。藏传佛教诞生和传播正是依托了古丝绸之路。同时,藏传佛教文化传播也为古丝绸之路的拓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藏传佛教文化沿古丝绸之路向北传播。16世纪末,西藏格鲁派喇嘛应邀到蒙传法并兴建寺庙。17世纪初,喀尔喀部汗王迎请觉囊派僧人多罗那它到库伦传法近20年,被尊称哲布尊丹巴。从16世纪中叶始,藏传佛教在今俄罗斯图瓦、布里亚特和卡尔梅克传播,并在东布里亚特形成了传播中心。藏传佛教文化与当地传统的萨满教交流,在宗教仪式等方面相互学习。一些大喇嘛则宣称沙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为“白度母”的化身,在扎仓寺庙中悬挂沙皇像。藏传佛教文化在古丝绸之路北路的传播,显著特点是与本地宗教、政治、文化的交融。

  藏传佛教文化沿古丝绸之路向南传播,公元8世纪,莲华生从藏区来到不丹地区传教,从此,藏传佛教便成了不丹的国教。17世纪,宁玛派和噶举派传入锡金,成为在锡金占统治地位的教派。从藏传佛教文化在这些地区的传播,我们可以看出,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藏传佛教充分依托了古丝绸之路,同时,也对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人民的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出访印度时,在印度总理莫迪的家乡古吉拉特邦对莫迪总理说,当年玄奘大师就是从这里取回的佛经,佛经带回中国后,又在我的家乡陕西西安翻译传讲。一年后,莫迪总理应邀回访了中国,并专程到西安参观了大雁塔。可见佛教在古丝绸之路上对文明的交流互鉴和发展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至今仍然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


发挥藏传佛教文化自身优势,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发展进步


  “一带一路”建设顺应了新世纪国际社会文化交流和互鉴的新需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所讲:“我们要深入开展人文领域交流合作,让合作更加包容,让合作基础更加坚实,让广大民众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和受益者。”

  藏传佛教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传播与传承,突显出藏传佛教文化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一是藏传佛教文化在传播中始终坚持开放性和包容性,为今天佛教文化交流交往提供了借鉴经验。坚持开放性和包容性这既是藏传佛教文化自身的优势,又有利于藏传佛教文化创新发展。藏传佛教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吸取当时当地的社会、政治、文化和宗教的内容和形式,赢得当地民众和政府的支持。特别是藏传佛教文化在传播中充分体现佛教方便法门的优势,不墨守成规,不故步自封,积极吸收社会进步成果,不断适应人们新的生活方式,不断适应社会变革进步,主动服务民众,丰富信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藏传佛教文化所包含的扬善抑恶、平等包容、扶贫济苦等积极思想,为今天藏传佛教文化走出去奠定了广泛的人文思想基础。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十一世班禅朝拜时指出:要积极开展教义阐释,弘扬藏传佛教教义中扬善抑恶、平等包容、扶贫济苦等积极思想。历史启示我们,人类发展需要扬善抑恶,社会和谐需要平等包容,文明进步需要扶贫济苦。三是藏传佛教文化作为佛教文化的一支,始终着眼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和平友谊,为今天藏传佛教文化交流交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佛教传播与文化交流、经贸往来历来是密不可分的。古丝绸之路上佛教文化交流,促进了不同文明的各自发展,又为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和平相处积累了经验。对于克服不同种族文明间的屏障和隔阂,超越思维的障碍和束缚,消除彼此偏见和误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3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所指出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藏传佛教文化在今天“一带一路”建设中仍然具有促进文明互鉴、文明交流、文明进步、世界和平发展的积极作用。


积极开展藏传佛教文化对外交流交往,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2013年,俞正声同志视察高级佛学院时指出要“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今年6月1日俞正声同志主持召开调研协商会指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是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任务。并要求发挥宗教界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的积极作用。中央领导的要求,为学院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指明了方向。

  几年来,学院一直积极致力于搭建藏传佛教文化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平台,先后组团出访蒙古国、俄罗斯、泰国、尼泊尔等。与蒙古国的藏传佛教寺庙初步建立起互访交流,与俄罗斯布里亚特的藏传佛教寺庙建立了联系。多次赴台湾、香港地区进行藏传佛教文化交流,与台湾佛教团体、宗教院校和寺庙共同举办汉藏佛教文化研讨会、两岸祈福法会;在香港的高校和寺庙举办藏传佛教辩经展示,与佛教团体开展交流。先后接待蒙古国、韩国、尼泊尔、意大利、澳大利亚等藏传佛教团体和人士,介绍国内藏传佛教人才培养和藏传佛教新学衔制度建设成果等。从几年来的实践看,藏传佛教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能够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从学院的角度看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积极探索开展藏传佛教人才的合作培养。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和地区有需求,藏传佛教人才培养困难是比较普遍的问题。蒙古国、俄罗斯等地的藏传佛教寺庙的僧人主动提出希望到中国学习藏传佛教。另一方面我们有较为成熟的藏传佛教学衔制度和培养模式,这为做好藏传佛教人才培养的境外合作打好了基础。同时,我们也需要开门办学,邀请境外学者交流讲学。

  二是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藏传佛教的交流交往。藏传佛教在境外传播主要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我们有条件开展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藏传佛教之间的交流交往,帮助他们解决经师、经书方面的需求,满足广大信众的宗教需要。依我们几年来组织宗教界人士走出去的实践看,效果良好。一方面真实具体地展现了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实施成果,展示了藏传佛教文化健康传承和发展,客观上压缩了达赖集团境外活动空间,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另一方面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三是发挥藏传佛教文化艺术的品牌优势,促进“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交流。藏传佛教文化艺术独具特色,特别是唐卡绘画、经书、法器、坛城沙画及其制作等。我们能够有计划地从藏传佛教艺术角度与相关国家联合组织展览展示,向国际社会充分展示中国藏传佛教文化艺术的保护成果。让藏传佛教文化在 “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文: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常务副院长王长鱼,图:杨得志

版权所有©长安大学党委统战部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尚苑路长安大学北校区 邮编:710018 电话:029-61105141 工作邮箱:tongzhan@chd.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