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党委统战部   学校首页      信息门户
民族工作——“五个认同”:从思想上增强各民族大团结
“五个认同”:从思想上增强各民族大团结
民族工作  2017-11-29 11:41

民族工作关乎大局,事关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顺利实现。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要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曾经一个时期,社会上出现了对我国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质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理论界的思想混乱,在一定范围内致使部分群众思想迷茫,这显示出正确解决我国民族问题遭遇了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精神方面的问题。”在习近平同志的民族工作思想中,有关“五个认同”的系列论述,就是着力从精神层面入手,力求从思想上和心灵深处增强各民族大团结。要切实推进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就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五个认同”论述的基本思想。

一、深刻阐明了增强“五个认同”的重要意义

2014年3月,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少数民族界委员时,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关乎大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更好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在2014年5月召开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在2015年8月召开的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在原来提出的“四个认同”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他指出:“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此后,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了增强“五个认同”的重要意义。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也是国家的生命线。“五个认同”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之本,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根基。没有“五个认同”,民族团结就是无本之末。

二、深刻阐述了增强“五个认同”的科学内涵

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其实质就是要让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政党观、制度观。

1.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必须树立正确的国家观

一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和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思想与道德的精髓,是凝聚民族精神、鼓舞人民斗志的旗帜。2013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2013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二是深刻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始终并肩捍卫着祖国的稳固统一。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的最高利益所在、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全国各族人民都要强化国民意识,胸怀爱国主义。要把维护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尊严,同一切分裂祖国的行为作坚决斗争。

2.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必须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一是深刻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历经5000多年风雨锻造而成的“多元一体”的命运共同体。56个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观念和中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始终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2015年,习近平同志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强调:“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实现这个心愿和目标,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民族大家的梦,也是我们各民族自己的梦。”

二是深刻理解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一项战略性基础任务,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要把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在2015年召开的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要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只有积极培育作为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真正做到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血脉,代代相传,切实变成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社会才能稳定和谐,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事业才能健康发展。

3.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必须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一是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远意义。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是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是56个民族优秀文化的汇集。2014年,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他还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是深刻理解文化认同是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关键。习近平同志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才能得到巩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针对中华文化认同和民族文化认同的关系,习近平同志说:“不让一个民族认同本民族文化是不对的,认同中华文化和认同本民族文化并育而不相悖。”

4.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必须树立正确的政党观

一是增进各族干部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的认同。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中华民族5000多年沧桑岁月,把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就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他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总开关’问题没有解决好,这样那样的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

二是坚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近年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呈现新的复杂局面,社会思想意识日趋多元多样多变,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指导思想,其真理性和科学性受到了多个话语体系并存的挑战。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提高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性认识,要把中央对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变为各级领导的认识,再把各级领导的认识变为干部的认识,只有不同层次的干部的认识都提高了,才能把群众性的理论学习深入持久开展起来。”

三是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都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面向未来、面对挑战,他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5.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必须树立正确的制度观

一是深刻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选择。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增进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是党和国家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线。

二是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三是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认同。道路问题是第一位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独特创造。习近平同志指出:“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三、系统创新了增强“五个认同”的基本理念

习近平同志强调,推动民族工作要依靠两种力量,一种是物质力量,一种是精神力量。要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哪一方面的问题解决不好都会出更多的问题。而要增强各族人民的“五个认同”,既要通过增强物质力量来解决,也要通过增强精神力量来解决。

1.以民生发展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

促进民族团结,要牢牢把握住发展的总钥匙。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增强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民族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2014年,习近平同志在新疆考察时强调:“要通过抓发展、惠民生,让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不断增强党在各族群众中的凝聚力,不断增添爱国爱疆正能量。”2015年,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西藏和四省藏区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要牢牢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动西藏和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西藏和四省藏区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发展参与度和获得感。”2016年,习近平同志视察宁夏时强调:“发展问题是现阶段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首要问题。”

2.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凝聚人心

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多看民族团结的光明面;善于团结群众、争取人心,全社会一起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在2015年召开的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大力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帮助、相互欣赏、相互学习。要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

2015年,习近平同志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强调:“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大家要行动起来,一起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努力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向着伟大理想去奋斗。”

3.以民族团结教育增强思想共识

2014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考察时反复强调,要始终高举民族团结旗帜,坚持和发扬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精心做好民族工作,把内蒙古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的屏障。

2014年,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营造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引导各族群众追求现代文明生活。要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场地设施建设,加强互联网建设和管理,激发各族群众热爱新疆的美好情感。”

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在继续用好发展这把钥匙的同时,必须把思想教育这把钥匙用得更好。”“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人生观和祖国观、民族观形成的关键期。教育是渗进血液、透入灵魂的,一定要从小就抓,从幼儿园就抓。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祖国下一代的心田中生根发芽。各民族都要培养孩子们树立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不要让孩子们只知道自己是哪个民族的人,首先要知道自己是中华民族,这是月亮和星星的关系。这件事一定要大张旗鼓做起来,持之以恒做下去。”

2015年在云南调研时,习近平同志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注重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4.以政策创新增强“五个认同”

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做好民族工作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开拓创新,从实际出发,顶层设计要缜密、政策统筹要到位、工作部署要稳妥,让各族人民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习近平同志还指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既不能持消极论、无所作为,也不能犯急躁病、胡乱作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端着架子空喊口号是不行的。当今时代,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千变万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应少做“漫灌”,多做“滴灌”,精耕细作,要适应形势,注重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推进理念、手段、方法的创新。

5.坚持依法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要“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并强调“只有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各族群众自觉按法律办事,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牢固”。

一是依法惩处一切危害民族团结的言行。2014年3月,习近平同志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少数民族界委员时指出,全国各族人民都要珍惜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局面,都要坚决反对一切危害各民族大团结的言行。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

二是依法治理民族事务。2014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提出,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修订完善有关民族工作的法规条例。加强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坚决反对和制止一切形式的民族歧视,重点清理规范执法监管单位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等领域的政策和做法。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广大干部民族工作法律法规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抓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普法教育,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三是依法惩处分裂和暴力恐怖行为。2014年4月30日,获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火车南站发生的一起爆炸案件,习近平同志立即作出指示:必须深刻认识新疆分裂和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反暴力恐怖斗争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坚决把暴力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要全力救治受伤人员,迅速侦破案件,严惩暴徒。要做好社会面的稳控工作,切实保障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工作生活秩序。在2014年考察新疆期间,习近平同志强调:“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所在,也是新疆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对暴力恐怖活动,要高举法治旗帜,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先发制敌,以震慑敌人、鼓舞人民。”

总之,习近平同志“五个认同”的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新境界、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为新时期做好我国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五个认同”的重要思想,有助于我们增强识别大是大非、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能力,有助于我们坚定成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建设者促进者的行动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杨胜才系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哈正利系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

来源:中国民族报        

版权所有©长安大学党委统战部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尚苑路长安大学北校区 邮编:710018 电话:029-61105141 工作邮箱:tongzhan@chd.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