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长安大学委员会 课题主持人:黄强兵
提案执笔人:黄强兵 提案主要参加者:陶兰晶、赵虹)
黄土高原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带,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然而,黄土高原人口增长迅速,用地空间严重紧缺,主要城市中心城区功能严重超荷等现状,严重限制着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现城镇化建设的目标,而农业用地资源极其匮乏,也严重限制了农业现代化全面实现小康的国家目标。于是,平山造城与治沟造地大规模开展,用来缓解当前城市空间限制,增加耕地面积,但是这些平山造城与治沟造地工程一方面改变了原有的地质生态环境,导致地质环境脆弱性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导致黄土灾害现象频发,规模和范围快速扩大,生态与地质灾害风险加剧。因此,促进平山造城、治沟造地与地质灾害、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协调进行,是黄河流域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要求。
一、黄土高原平山造城与治沟造地现状
黄土高原平山造城最典型的城市是延安市和兰州市,延安新区规划建设面积为78.5km2,兰州新区规划建设面积达160 km2。延安治沟造地涉及全市13个县区,建设规模50.4万亩,新增耕地4.63万亩。这些工程实施以来,缓解了当前城市空间限制,增加了耕地面积,给延安和兰州带来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破坏,如新建城区面临黄土填方边坡失稳和地基沉降等新的黄土灾害隐患,可能严重改变了地下水文条件;兰州什川镇平山造地形成的填土坝溃决后,造成了4人遇难和2人失踪,一间厂房被毁,泥流还冲入黄河险些危及临近的水电站;甘肃东乡族自治县为修建市民广场,将原来黄土沟道填充移平不久,便在2011年发生了“3.2”滑坡,掩埋了县城广场,牵动居民楼变形,国家投入资金9.8亿元重建该县城;延安煤油气资源基地座落在陕西富县洛河两岸填方区,2015年1月两处填方区边坡发生大规模滑动,掩埋公路和场地,中断施工,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延安小砭沟的治沟造地形成边坡变形,威胁下方几十户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上述这些均说明黄土高原平山造城与治沟造地给当地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改变了地质环境和流域内的水循环系统,诱发了一些新的地质灾害、工程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如边坡失稳、田块积水、土壤盐碱化、农田湿陷及沟道拦挡坝溃决等)。同时,平山造城在建设规模上也存在过于超前现象,与当地实际需求不匹配,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二、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风险防控的建议
总体思路:因地制宜,合理优化设计;以人为本,恢复生态环境;统筹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
1、结合需求,科学规划,合理推进平山造城与治沟造地
为了黄土高原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议开展系统的城市用地和农业用地实际需求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平山造城与治沟造地科学评估(包括对地质环境与生态的影响)和规划,适度推进建设进度,做到因地制宜,既满足了城市用地,又扩大了耕地面积,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真正实现人-地协调发展。
2、创新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技术
针对平山造城与治沟造地中的滑坡、坡面病害、农田湿陷、填方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建议开展上述这些地质灾害问题的专题研究,从黄土体固化、植物种植、边坡优化设计、智能水体滴灌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工作,力求结合土体改良、生态恢复、工程优化设计于一体,研发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新技术,消除平山造城与治沟造地给地质环境与生态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风险的有效防控。
3、创新构建可持续水资源综合利用模式
黄土高原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7-9月份,极端降雨会导致严重的水灾。以往的小流域治理以及治沟造地对洪涝缺乏科学研究,遇强降雨时垮坝事故时有发生,如2017年7月25-26日榆林绥德发生特大强降雨,岔巴沟水库被冲垮。因此,建议针对平山造城与治沟造地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问题开展以地理学、水文学、土壤侵蚀学、生态学、农学、水利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以及测绘科学等学科领域的交叉合作研究,创新构建黄土高原平山造城与治沟造地水资源综合利用模式,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实现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