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党委统战部
  学校首页      信息门户
建言献策——延安新区“平山造城”造成的环境影响及相关建议
延安新区“平山造城”造成的环境影响及相关建议
建言献策  2020-12-09 09:15

(九三学社长安大学委员会  提案执笔人:孙永昌 陶兰晶  提案主要参加者:赵虹)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污染治理强力推进,绿色发展成效明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延安新城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延安的城市开发建设速度在不断加快,由于老区空间不足,导致延安老区人民的生活空间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老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也受到了限制。为了破解发展难题,延安市决定在桥儿沟流域通过“平山造城”的方式实施“中疏外扩”的城市发展措施建设延安新区,拓展城市空间,寻求城市发展的新路径。延安移山填沟的造地工程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如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生态安全?如何避免造城后地质灾害的发生?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为此,九三学社长安大学委员会成立课题组,开展了黄河文化助推黄河流域陕西段延安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地调研,发现沿黄区域在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存在如下一些突出的问题:

   1、造城过程中对地下水和地质环境变化影响较大

   延安新区地形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新区建设削山填壑过程中对原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都造成了影响,发生了实质性改变,地下水均衡系统被打破,场区的水文地质环境、包括地下水的渗透性、补径排条件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新区地势高,周边河谷地势低为自然排泄,径流补给来源较少,地下渗流量少,地下水处于贫乏状态;另一方面,研究表明,大面积的挖填方工程会引起地下水位的变化,需要采取降水的措施确保场地的安全。因此,保证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平衡,减少人工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对保障城区生态安全、实现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意义重大。

   2、边坡防护治理得到改善,安全防护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新区建设过程中,改变了山体的地形、地貌,存在一定的高填方边坡稳定性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已经对不同的边坡进行了防护、绿化,完成了边坡锚索拱形骨架、边坡格构、边坡排水构、锚拉式抗滑桩施工,消除了滑坡安全隐患。但在调研中发现,小砭沟一带有部分区域抗滑桩效果制滑效果不甚理想,新的滑坡依然存在,居民住宅小区距离边坡过近,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住宅高楼临近山体边坡,如何精准的分析黄土边坡的稳定性及变形特征,做到安全防护,万无一失,已经成为边坡治理工程建设中首先要考量的关键技术问题。

   为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研究表明压实黄土仍然具有湿陷性,压实黄土的压缩性和湿陷性还要大于原状黄土。因此,一方面,在新区施工建设过程中,为了防止过多的地表水下渗影响整个新区填方区地基的稳定性,要控制地下水位上升,需要因地制宜地提出虹吸排水、竖井、地下廊道、盲沟等多种综合排水措施,防止地基湿陷沉降以及引起黄土滑坡坍塌,防治由于地下水位不断升高而导致的湿陷沉降、滑移、溃散性失稳破坏,以及内部侵蚀等灾害发生,尤其在夏季防汛期间要尤为重要。另一方面,新区补给条件差,不利于地下水的储存,直接影响地下水的补给及地下水位,要评估在枯水期河流与地下水的关系,保证地下水水量,保障农业灌溉和人民生活用水安全。

   对容易滑坡、湿陷的区域实行动态地下水位监测,有重点地对监测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制定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监测工作管理制度,为合理利用和管理该地区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为延安新区城市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2、加强技术研发与资金投入,提高边坡防护能力

   针对延安新区“平山填沟、上山建城”过程中面临的工程建设关键技术问题,研发黄土高填方监测成套技术,形成黄土高填方变形分析与预测综合评价技术体系,提出适宜黄土高填方场地的防排水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建立边坡防护成套技术,使边坡治理工程耐久性和稳定性一次到位,评估住宅建设与边坡的安全距离,为群众解决后顾之忧,为延安新区的工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鉴于以上地质灾害危害依然存在,建议其他类似地区慎用“平山造城”。

版权所有©长安大学党委统战部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尚苑路长安大学北校区 邮编:710018 电话:029-61105141 工作邮箱:tongzhan@chd.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