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党委统战部
  学校首页      信息门户
建言献策——黄河中游红碱淖湖泊湿地保护与开发措施
黄河中游红碱淖湖泊湿地保护与开发措施
建言献策  2020-12-10 11:20

(九三学社长安大学委员会  乔晓英 江猛)

    红碱淖属于毛乌素沙地湿地最大的湖泊湿地,湖面海拔1200m,有扎莎克河、壕赖河等7条季节性河流注入,水域面积5515公顷,占全省湖泊总面积的75.5%。该区域水生生物种类繁多,具有较高的生态地位。近年来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红碱淖水域面积持续萎缩、水位下降,水质污染现象日趋严重。

   一、红碱淖湖泊湿地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1气候干旱,湖水面积萎缩

   据1957至2015年近60 a遥感调查资料,红碱淖湖泊水域面积呈现了由扩张到稳定再到萎缩的动态趋势,且自1999年后至今呈现出显著萎缩态势。对于近60 a间区域气候特征,降水量逐年总体减少、气温升高和蒸发量逐年总体增加,呈现出暖干化。红碱淖湖泊水域面积变化趋势与气象因子变化趋势基本吻合,但相关性不显著,因此,气候变化是2000年以来水域面积持续萎缩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关键因素。

   1.2 人类活动导致湿地生态补水保障不足

   首先,水利工程的修建使红碱淖入湖地表补水量大幅减少。区域最大的注水河——营盘河被切断,致使水位逐年下降;

   其次,研究区周边矿产资源无序的地下开采活动频繁导致地面塌陷、裂缝产生和地下水含水层结构破坏,导致局部地下水流场发生变化或形成新的暗河,为红碱淖湖水大量流入采空区或暗河提供了可能;同时,该区域以煤化工为主的工业化导致工业用水量剧增,但取水来源单一加之地下水过度抽采导致湖面水位逐年下降、湖泊水域面积逐年萎缩。

   再次,环湖路网建设,导致的地下渗水区域面积减少,破坏湖泊自然生态景观。加之气候暖干化趋势导致全镇农业灌溉用水量剧增,从而引起湖泊水域面积减少、湖水水质pH 值增高。从1999年至今水位的持续下降高达3m,导致湖水碱含量升高,对湖区生物链内的动植物构成威胁,而世界濒危动物遗鸥繁殖栖息地的湖心岛环境将会发生改变。

   1.3 湿地保护意识薄弱

  红碱淖流域处于黄河流域内流区,属风沙草滩区。地下水对地表径流补给量较大,根据水资源评价成果,红碱淖流域地下水河道排泄量为318.2万m3,占地表水资源量的8.5%。农田灌溉面积8.9万亩,80%以上的灌区沿河而建,地下水的沿河集中开采和地下水位下降对地表径流影响较大。目前对湿地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机制。

   二红碱淖湖泊湿地保护与开发措施

   针对气候暖干化叠加人类活动是造成萎缩期湖泊水域面积变化的关键因素等科学研究成果,建议毛乌素沙地湿地可持续利用应以分区分类分级保护为主,适当开发湿地生态旅游及养殖。具体措施有:

   2.1评估油、煤、天然气开采对无定河、榆溪河等河流湿地的影响,开展湿地水资源的管理与协调研究。

   采取保护和恢复双重措施缓解湿地环境退化、湿地面积萎缩甚至消失的趋势。将湿地面积、湿地保护率、湿地生态状况等保护成效指标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等制度体系。

   建立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及恢复治理的一体化的水量水质宏观调控机制,诸如经济社会用水增加、入湖河流拦蓄、雨养植被建设耗用量增加、地下水超采和地下水位下降等水资源变化的研究。虽然2017年生态补水100万m3.,但是仍需要进一步开展红碱淖湖泊湿地生态补水规划。建立水利、环保、国土、农业、旅游等跨部门的工作协作机制;

   2.2重点保护现有湿地不退化,在荒漠湿地区建立湿地保护和恢复示范工程。

   主要退出农业生产,突出河流河漫滩湿地系统恢复,使其具有自然生态功能,降低工农业生产的面源和点源污染,防止河流沼泽化。加大红碱淖湖泊湿地侧渗补给等湿地保护和恢复技术的科技支撑。 

   2.3重点规划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项目,遏制湿地周边区域土地沙漠化趋势。

   通过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设计基于不同保护目标的流域湿地水资源分配方案,保障湿地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加强对遗鸥等珍稀水禽和原生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版权所有©长安大学党委统战部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尚苑路长安大学北校区 邮编:710018 电话:029-61105141 工作邮箱:tongzhan@chd.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