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长安大学委员会 潘爱芳 陶兰晶 李加武
新《固废法》明确指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为新技术开发提供了动力、确立了方向。近十几年来,固废资源化技术的研发,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固废处理的全量资源化,让固废处理全部吃干榨净成为现实。其中铝土矿无钙烧结全量化利用技术,在中铝集团河津铝厂进入试生产;赤泥全量化利用技术也在河津铝厂完成了工业实验;金属尾矿全量资源化技术正在筹备工业实验,目前在陕西省环保厅大力支持下正在有序推进。
目前尾矿在固废占比较大,笔者以尾矿固废处理为例。我国大多数矿山矿石品位低、组分复杂,加之生产技术落后等原因,开采出来的矿石80%以上都变成了尾矿,年均排放量14亿吨,累积堆存量高达200多亿吨,占固废总量的40%以上。我国尾矿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率很低,资源综合利用指数较国外低20%,综合回收率只有约30%,综合利用率不到20%,且空场充填占利用总量的53%,其余尾矿的资源化高附加值利用量微乎其微。
固废中氧、硅、铝、铁、钙、钠、钾等主量元素占比高达90%以上,解决主量元素分离提取利用,就相当于90%以上的固废实现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固废全量资源化所得主要产品有水玻璃、保水剂、净水剂,不仅在工业、农业、军工和日常生活领域应用广泛,更是能源、煤化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各类工业基地污水治理、净化的主要原料,也是大范围实现水土保持、固沙固土和生态恢复治理关键产品。
一、 现状
1.大部分治理措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目前固废治理主要有覆膜、筑坝、复垦、回填等无害化技术。但存在治理难以彻底且伴随着地灾隐患等问题。其中,覆膜、筑坝只是暂时阻止有害物的过量释放,但却埋下了化学定时炸弹;尾矿回填成本高、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而且仅仅是暂时性环境修复方式;尾矿土地复垦区重金属含量极易超标,而且所需覆土近距离解决难度大,远距离解决成本高;目前的无害化手段所需费用巨大,而且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尤其是将污染源从人口稀疏区搬到了人口密集区,反而扩大了污染范围,甚至诸多重金属元素通过自然界链条不断进入食品。
2.固废资源化技术落后,全量资源化技术成果转化难
短期巨额利润驱使下的掠夺式采选,导致了更多的资源浪费和尾矿排放。固废治理普遍存在以罚代治的现状,已有的处理合同形成多年,怕麻烦,不愿改变已有的固废处理模式。
3.固废处理前期资金来源途径欠缺
虽然固废全量资源化后期效益优势十分明显,但是前期启动由于没有资金,政府和企业缺乏固废处理资金来源途径。
4.尾矿作为二次资源,虽然得到了企业重视,但实际利用比例非常低,经济效益差。无害化、减量化技术落后,资源化率低、产品附加值低,生产成本高。
二、建议
1.加强政策导向,建立固废全量资源化审批制度。
以经济效益为基础,鼓励并促进固废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成果的转化,让更多的企业看到固废全量资源化处理带来的更大经济效益。加快新技术突破与开发进程,促进更多更好的技术尽快应用到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
2.建立固废全量资源化技术试点基地。
其一,以点带面,以小带大促进全量资源化利用体量。让政府企业都看到全量资源化的效益。其二,加强全量资源化新技术推广,提高企业对新技术后期的经济效益的信心。
3.通过税收等措施,鼓励民营资本等进入固废的全量资源化利用试点领域,丰富资金筹措渠道,减小政府财政压力。除了国家投资以外,要允许多种经济体制方式参与,鼓励开展固废的全量资源化利用,谁投资谁受益全面推进固废治理。
4.实施固废就近处理、就地消化。市场现有保水剂、固土固沙材料(水玻璃)价格过高,无法大面积推广量利用。就地实施固废全量资源化利用技术,既能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用时也减少原料及产品运输成本,有利于促进当地能源开采后的固沙固土治理,助力生态恢复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