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党委统战部
  学校首页      信息门户
建言献策——完善面向交通设施和服务的科技创新体系,培育高水平交通科技人才的建议
完善面向交通设施和服务的科技创新体系,培育高水平交通科技人才的建议
建言献策  2021-11-30 11:32


长安大学未来交通学院特聘教授、执行院长民盟盟员   

 

9月27-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等,为未来10年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交通行业要把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推进实施中,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营造爱才、尊才的良好环境。本文通过分析现有面向交通设施和服务的科技创新体系、交通运输系统人才培养以及交通运输新型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下完善面向交通设施和服务的科技创新体系,培育高水平交通科技人才的战略路径和政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及瓶颈

(一)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存在要素功能缺失,整体运行效率不高

交通科技创新体系是由政府交通管理部门、交通建设和运输企业、院校和科技中介组织共同组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当前,交通科技创新体系中要素功能缺失现象仍较为严重,政府的主导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体系整体运行效率不高。政府、企业、院校和科技中介之间缺少协同合作,尤其缺少“互补型”高效机制(1+1>2)。通常仅以具体合作研究或单一课题为纽带,或者以雇佣、培训等服务形式进行,缺少面向交通设施和服务全生命周期不同环节的开拓性激励机制;在成果转化、市场资源配置以及基础性原创性研究之间缺乏高效的平衡机制和有效措施。

(二)现有交通运输系统人才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发展需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在交通运输系统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家交通事业及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全国共有100多所本科高校开设交通运输相关专业,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传统差异,对学生培养制定出不同方向和侧重。但与国家和交通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比,现有交通运输系统人才数量和质量普遍无法满足“加快交通强国建设”以及交通运输系统现代化的要求,人才培养还存在大量问题,包括高层次现代化管理人才缺乏、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不足、高技能人才短缺以及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等。

(三)交通运输新型智库起步较晚,建设专业性及话语权有待提升

当今,与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相关的新型智库成为我国智库建设的重要方向。为响应国家“打造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号召与要求,2018年3月,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促进交通运输新型智库发展的实施意见》,对促进交通运输新型智库发展的总体要求、完善交通运输新型智库发展激励机制、健全智库参与交通运输重大决策工作机制等问题进行部署,并于2020年1月成立交通运输新型智库联盟。但总体来说,传统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偏重于路面材料、交通设施以及载运工具,面向智慧交通及管理层面的新型智库数量缺乏。现有主流智库检索(中国社科院全球智库评价、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索引、上海社科院中国智库报告等)主要侧重经济、文化、教育、法律等领域,涉及交通领域智库数量极少,特别缺少面向当前新基建和“双循环”新格局下的交通运输新型智库。交通行业要把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人才强国”精神贯彻落实到《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推进实施中,迫切需要加快建设交通运输新型智库,在政策策略层面进行研究和创新。

二、对策建议

(一)建立面向交通设施全生命周期(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及维养等)的科技创新体系及机制

首先,在交通设施科技创新体系和机制方面,面向交通设施的全生命周期,在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维养甚至拆卸废弃等阶段,考虑通过引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以及相关新技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政府统筹协调,激励和推动交通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标准或实施导则。从交通设施建设层面,研究新时代,尤其是新基建和“双循环”大格局下,科技创新和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构建适应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和标准体系,发挥新科技的重要推动作用。

其次,在交通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中,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考虑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从基础领域和创新链最前端做起,创建健全的技术创新体系,从交通设施技术创新体系层面,强化科创及其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的支撑作用。从中观层面解析全生命周期交通设施、市场+政府资源配置优化,以及基础性、原创性研究创新对交通领域科创体系的支撑重要性。

最后,应以增强创新能力为主线,以政府层面的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适应交通发展形势、符合交通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构架,推动交通强国建设目标与和谐交通建设的实现。政府层面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应以促进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为重点,认真组织实施科技的原始创新、继承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同时,针对突出问题,强化战略研究和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加强不同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协调,提高整合科技资源、组织重大科技活动的能力。

(二)分析交通行业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现状,制定“交通人才强国”对策

首先,结合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及人才强国、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健全交通运输行业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技能人才支撑。通过调研交通行业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现状,支持多领域人才进入交通相关产业行业,扩大交通外延,并形成交叉,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以及一线创新人才。结合当前加强交通强国建设战略的新形势和任务,分析交通行业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问题,从人才结构(年龄、专业等)、培养发展环境、评价体制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其次,从宏观层面研究完善面向交通设施和服务的科技创新体系,培育高水平交通科技人才以及高端智库建设之间的协同发展规律。以完善面向交通设施和服务的科技创新机制,培育高水平交通科技人才为重要抓手,促进《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方案尽快实施和实现加快“交通强国”建设的目标。

(三)推进交通运输新型智库建设,提升国家和行业在交通领域的话语权

首先,加强在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协调运营与服务技术、城市综合交通协同管控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以支撑和引领区域发展为抓手,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推进面向智慧交通的新型智库建设,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撑。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在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及综合交通运输等领域建设一批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新型智库,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善于创新的智库人才队伍,形成一套务实管用、充满活力的智库管理体制机制。

其次,通过推动交通运输政府部门建立决策需求信息和重大政策导向定期发布机制,有效引导行业科研单位、高校、党校、学(协)会、企业等各类智库的战略和公共政策研究。此外,通过举办智库论坛、组建行业智库联盟等搭建合作共享平台,交通运输新型智库的资源共享得到促进,形成合作共赢局面。

最后,从数据分析与运用的视角,建设具有中国特色、面向智慧交通的新型大数据智库。推进面向智慧交通的新型智库发展路径和建设方案,积极对接和提升国家和行业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话语权;形成完善面向交通设施和服务的科技创新机制、培育高水平交通科技人才的实施策略建议。通过建立智库参与交通运输决策咨询服务的有效工作机制,完善交通运输新型智库发展激励机制,全面发挥新型智库对交通运输事务的支撑和智力支持作用。

 

 


版权所有©长安大学党委统战部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尚苑路长安大学北校区 邮编:710018 电话:029-61105141 工作邮箱:tongzhan@chd.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