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未来交通学院教授、执行院长,民盟盟员 孙 健
受境外输入的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变异株影响,陕西省西安市从2021年12月9日开始出行新一轮疫情,截至2022年1月15日,西安市已经累计报告了2179例本土确诊病例。与此同时,具有更大传染力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已在美国、欧洲等多个国家肆虐,并导致了天津、河南、山东等地的新一轮疫情,疫情防控形势仍然非常严峻。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城市人口流动的需求,城市公交发展与运营和城市疫情管控之间的矛盾仍不断加剧,需要科学指导决策。长安大学未来交通学院教授、执行院长,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孙健通过深入研究,从疫情管控、城市客运需求、政策法规、公交运营等多个角度出发,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超大特大城市公交管控举措提出建议如下。
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城市公交管控的必要性
城市客运交通主要服务于城市内人口流动,大容量、集约型的公共交通可以提高运行效率,是高效解决特大城市高密度人口流动需求的重要渠道。然而,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类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遏制疫情传播的主要方式在于降低人群的流动性和聚集性,通过隔离与阻断来降低疫情在人际间的交叉传染风险。很明显,这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矛盾。
早在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初期,湖北省武汉市采取阻断一切城市交通的“封城”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在城市内部的进一步传播。然而,这样的防控举措仅是当时武汉市面临全新未知疫情时迫不得已的做法,无法将此类举措应用于日后常态化疫情的城市交通中。
随着第一波疫情结束,许多城市均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面对不断零星爆发的病例,大多采用区域性封闭管理模式。在此背景下,如何合理制定城市公交管控举措,在保证疫情防控效果的前提下,发挥公共交通解决城市人口流动需求问题的优势,成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城市公交管控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城市公交管控面临的问题
1.城市公交出行需求量大
公交系统对城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城市建设和服务的重要环节。城市公交已成为我国超大特大城市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式。以西安为例,《陕西统计年鉴2021》表明2020年西安全市道路公交共有运营车辆11705标台,线路总长度7726公里,全年运营总里程超过4.05亿公里,总客运量达7.955亿人次(日均218万人次)。如此巨量的出行乘客,使得城市公交管控压力巨大,是疫情常态化管控中面临的一大考验。
2.乘客个体管控措施规范化难度大
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居民个体防疫是疫情防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卫生部门及各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均多次强调,提醒市民出入公共场所做好常态化防控措施,包括正确佩戴口罩,配合测温、亮码、检查行程卡等措施,尽可能做到不扎堆、少聚集。然而,规范化实施个人乘客防控措施难度较大,经常出现口罩长时间重复佩戴及未正确佩戴、不及时进行手部消毒等情况。另外,测温、亮码和行程卡仅对于已出现症状和途经中高风险区人群有效,无法鉴别隐性携带者,对以气溶胶为主要媒介,当前极具传染力的德尔塔变异株和奥密克戎变异株病毒难以实现良好管控效果。
3.超大特大城市公交运营情况复杂
以西安为例,截至2020年,公交线路超过400条,覆盖了城市绝大部分地区。受城市道路其他车辆、路面施工、环境变化、交通管控等影响,道路公交运营情况相较于其他交通方式更为复杂。此外,西安公交共使用来自超过30家公司生产的300多种型号的客车,车辆本身的差异进一步增加了制定针对道路公交统一管控举措的实施难度。
同时,由于乘客聚集密度、线路运行时间及始末站点条件差异较大,对于车站以及车内消杀尺度步骤和频次尚未形成统一规定。国家交通运输部2021年8月5日印发《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防控指南(第五版)》,要求对中、高风险区途经的车辆进行一趟一消毒,对于低风险区途经车辆一日一消毒,对于封闭环境的首末站等(如交通枢纽乘客候车区),消毒频次为每日1次。但缺少对开放式公交车站进行消毒的规定,而且超大特大城市跨区、区间及区内线路差异巨大,需进一步在实施层面细化消杀规范。
三、国内已有城市公共交通管控经验
针对COVID-19疫情管控,我国超大特大城市由于人口密集,传染风险大,行政体系自上而下均十分重视,因此相关管控举措走在世界前列。
1.北京
在2003年非典(SARS)疫情中,北京作为重要疫区,市交通管理部门为地面公交系统专门建立了交通委、公交企业、车队、司机预防非典的四级应急处理体系。预案包括:建立交通系统的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信息、报告准确、及时;与市卫生局、各级防疫站及外省市交通管理部门建立协作体系,及时通报情况,协调行动;在16条国道进京检查站和17个境内长途汽车站设置留验站,对过往乘客实行必要的查验制度。对客运职工和全体司乘人员进行预防教育,要求做到会隔离、会报告、会登记、会防护、会消毒;建立全市交通系统非典预防措施巡检制度。北京市交通管理部门、交通执法总队、各交通企业和公交、地铁、省际长途客运各车队、车辆段、车站抽调约1500位专门人员,随时检查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
2.武汉
2020年,武汉市作为国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地,在面临巨大的防疫压力下,1月23日正式实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疫区封锁”措施,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得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上述禁令直至4月8日解除。
2021年8月3日,面对城市突发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武汉市交通运输局发布关于全市公共交通采取临时管控措施的公告。具体内容如下:按照全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为有效控制和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全市常规公交、轨道交通、轮渡、长途客运班车、巡游出租车、网约车等司乘人员一律佩戴口罩。全市常规公交、轨道交通、轮渡实行测体温、亮“健康码”绿码乘车。对禁止通行的封控区内轨道交通站点临时关闭,公交线路绕行;对允许通行的封控区内轨道交通站点乘客“只出不进”,公交站点“只下不上”。暂停始发和终到中高风险地区的长途客运班线,全市巡游出租车、网约车亮“健康码”绿码乘车。
3.广州
为应对广州白云区出现的新冠肺炎相关疫情,2021年12月4日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启动市区相关交通管控措施。包括:地铁方面,地铁8号线小坪站、石潭站出入口封闭,双向列车暂不停站通过;常规公交方面,新市和均禾街道内所有公交站点临时撤销,总站临时停用,途经公交线路实施“飞”站,区域内部线路临时停运;巡游车、网约车方面,在防范区域内(新市和均禾街道)巡游车、网约车暂停运营;公路客运方面,广园汽车客运站、罗冲围汽车客运站暂时停运。
4.天津
近期,为应对天津出现的新一轮新冠肺炎本土疫情,2022年1月8日,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2022年1号通告:严格管控措施,非必要不离津;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带头落实“非必要不离津”要求。同时,天津多区发布重要提示,非必要不离区。部分途经天津市津南区的公交线路采取临时停运或者区间运营等临时调度措施。地铁1号线李楼站至东沽路站,6号线二期(渌咸段)双港站至咸水沽西站实施“只出不进”措施。
四、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城市公交管控举措建议
后疫情时期的城市公交管控举措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强枢纽客运流线管控,增加区间公交车
后疫情时期,应当注重城市公交枢纽在城市疫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对公交枢纽疫情风险进行评估,加强枢纽内部客运流线管控,尽量实现单进单出,分布式排队。减少乘客在公交枢纽内部聚集,实现公交枢纽内部乘客流线的单向流动,减少公交枢纽疫情风险。
面对零星爆发的本土疫情,大部分城市可能会采用区域性封闭管理模式。在此背景下,可在管控区域内增开区间公交车或截断相关公交线路,保证区域外和区域内的客运需求,并加强跨区域管控,防止疫情在不同区域间进一步扩散。
2.强化车内安全标准,加强乘客密度控制
与公共卫生部门合作,研究当前疫情传播风险和佩戴口罩、手部消毒等一般性防护措施下公交内乘客安全间距,明确现阶段合理、安全的乘客密度,制定相应公交车内载客和通风标准,增加公交车统一消毒站点。严格执行途经中、高风险区的车辆一趟一消毒,区域内所有站点每日消毒。对于发生社会确诊病例的城市,要求开放式公交车站进行每日消毒,一般车辆每4-6小时消毒;对于往返重点交通枢纽站(如机场、港口、大型公交枢纽站等)、单程运行时间超过2小时(或单程超过30km)的公交车辆实现一趟一消毒。
在控制普通公交乘客人数方面,可由公交司机或车上安全员负责,车站志愿者协助,对每辆公交车乘客执行限流措施,确保每辆公交车乘客人数最多不超过规定值。在此背景下,适当增加通勤高峰时的公交车配车数量、缩短公交车发车间隔,在大幅降低每辆车载客数量的同时,保持基本公交车运力配备。建议疫情常态化时期,日常限定每辆公共交载客人数上限50人(保证人均0.8米以上距离),区域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时,降低相关载客人数上限为25人(保持人均1.2米以上距离)。
3.错峰出行调控需求,加强互联网预约出行和数据库联动
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疫情期间居家工作。通过远程办公、视频会议解决工作需要;或采取弹性工作时间,提前或推后上下班时间,降低通勤高峰时段内公交客流压力。
加强互联网预约出行,通过乘客自发或企业组织,针对出行时间和出行线路较为固定的乘客,在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的通勤通道和公交线路投放定制公交车辆,通过手机APP提前网上预约,精准提供公交服务,提前定量控制每辆公交的合理客流密度。同时,加强不同数据库间数据共享及联动,构建多领域联合防控体系。将“健康码”、“行程卡”等信息与手机支付公交费用打通,方便乘坐公交疫情防控,也有利于城市医疗、公安等多部门联防联控。
4.加强工作人员管控,强化公交防疫宣传
相较于普通乘客,公交司机、售票员等工作人员较为便于管理。考虑到司机、售票员等公交车上固定人员感染带来的影响较大,应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疫情管控力度,保证城市公交系统不出现工作人员感染疫情。
通过各种手段加强乘客乘坐公共交通的防疫安全知识宣传普及,让乘客理解并配合相关管理工作,自觉配备必要防护装备,在车内保持合理的安全间距,减少不必要出行,降低交叉传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