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党委统战部   学校首页      信息门户
风采人物——“凝心铸魂强根基 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人物风采展①
“凝心铸魂强根基 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人物风采展①
风采人物  2023-10-07 09:52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商定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开展“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长安大学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牢牢把握主题教育“学思想、强根基、重履职、建新功”总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认真履职尽责,贡献智慧力量。为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强化示范引领,展示新面貌,彰显新作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汇聚磅礴力量,现推出长安大学“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人物风采展专栏,敬请关注。


绿水青山总关情 咨政建言担使命  ——记民进会员、长安大学教授王文科


王文科,民进会员,原民进中央委员、民进陕西省委常委、民进长安大学支部主委,长安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环境领域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先后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陕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4次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土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和百名跨世纪人才计划。


工作40余年来,他始终牢记立德树人使命,躬耕教学一线,抓学科、带团队,培养了大批服务国家建设的优秀人才。他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民生,立足国家需求,走在科学前沿,勇攀高峰不断进取,主动服务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与重大环境风险规避,用科研成果支撑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行动自觉。


他说,“作为民进会员,积极建言资政就是我的职责,我会尽己所能,努力将专业所长和社会所需结合起来,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带学科队伍,做筑巢引凤招贤引士的奠基者


2003年6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组建,王文科担任院长。当时,学院学科基础薄弱,没有一个独立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他深入各系、室与干部教师谈心谈话,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践行“四种精神”、推行“两个战略”、抓好“四个着力点”的工作思路,凝练和培育学科研究方向,制定发展规划,着力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全面快速发展。学院先后获批7个硕士点和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本科专业分别被授予“国家级名牌专业”和“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他重视实验室建设,通过整合资源,集约发展,申报获批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联合建立“中—澳河流与地下水研究中心”,此后陆续获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站、省工程中心等多个平台,学院的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建设迈向新的台阶。


任院长期间,他坚持引育并举,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了一大批海内外优秀人才,实现了学校多项人才零的突破,使教师和学生成长有平台、奉献有舞台、条件有保障。同时,注重青年教师成长,带动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青年的教学能手和学科高层次人才。他把师德师风作为立身之本,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传教。经常与青年教师谈心,组织邀请资深教师为青年教师作师德报告,以身作则为全校青年教师“做一名会讲课的好老师”“我的研究生导师点滴体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体会”等系列讲座,塑造教师良好的师德风尚。在撰写学术著作和教材以及承担的科研与教改项目中,积极吸收青年教师参加,并让他们承担有关章节的编写,主动让青年教师挑大梁,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拓展青年教师的发展空间。


抓科学研究,做原始创新的探路者


“一个大学老师,要具备三方面的能力,一是创造知识,二是传授知识,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创新能力。”这是王文科教授对于教师职业的理解。他认为要将最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光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积极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勇于探索、勤于思考,才能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变教学型教师为教学研究型教师。他坚信教学与科研同频共振,科学研究可以反哺教学。


水文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理论研究必须与野外实践相结合才有生命力。王文科自称是个在办公室“坐”不住的人,他经常讲:“我喜欢到野外去,广阔天地处处有我的试验场,在那里往往会激发我的研究灵感。”40余年来,王文科一直以西北大型盆地为研究区域,他的足迹几乎覆盖了整个西北地区: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哈密盆地、天山北麓,宁夏的银川平原,内蒙古的河套盆地,青海的柴达木盆地、黄河源头,陕西的渭河流域、黄土高原,甘肃的河西走廊、陇东盆地……他把青春和汗水散落在西北大地的每个角落。


依托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大量的调查研究成果,王文科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国家攻关、973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和教育部、国土资源部以及地方重大项目60余项,曾担任国际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y》和《HydrogeologyJournal》副主编。累计公开出版学术专著与教材8部,发表学术论文280多篇,授权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3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与自然科学一等奖七项、国家级优秀工程勘察银质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


他专注于科研创新,长期从事旱区地下水开发与保护研究,形成了旱区地下水文生态“调查评价-监测模拟-风险管控”全链条技术体系,开拓了旱区地下水形成演化与生态效应的理论与技术研究,推动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揭示河流与地下水转化的动力学过程,指导傍河水源地开发与建设,深化了旱区地下水与国家物理水网关系的深入研究;研发流域地下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形成污染模拟-污染预警-风险分类分级管控技术体系,在渭河流域实践,取得了成功,作为顾问全程指导“十四五”期间全国21个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工作;研发的旱区流域水文生态调控模式,丰富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方法;强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在黄河中段、玛纳斯河流域、察汗淖尔、雄安新区等地区建立了多个多功能水生态原位监测基地,形成多要素多界面多过程多尺度“空-地-井”立体式监测网络,补强了上述地区地球关键带水生态监管的技术短板。


立三尺讲台,做立德树人的躬耕者


他始终致力于将科研成果作用于人才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与教材建设中。他认为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石,行业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关键取决于本科人才的质量,坚持以本为本,认为“本科教育的事比天大”。他给本科生讲授《新生研讨课》《地下水科学概论》《地下水动力学》《地下水流数值模拟》《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等课程。他带过的很多研究生正是在本科阶段听了他的课,便认定了日后要报考他的研究生。


他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对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及时把国内外教学改革成果和个人最新科研成果内容融入教学,补充课程内容,反映学科前沿和教改最新成果;他研发《地下水科学概论》《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等课程的多媒体课件,促进了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进;他积极参与教材建设,参编出版的《专门水文地质学》等高校统编教材,被许多高校指定为专门教材;他创立“课堂教学+原位试验+野外实训”的教学模式,设计建成的水与环境原位试验场成为开展专业教学的“大课堂”,亲自带领学生开展野外调查与试验,对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力求使讲述更加形象生动,便于学生消化理解,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深受学生喜爱。


学生这样评价他的教学:“王老师的课有时代感,有紧迫性,有感召力”。他主持的“整合实验资源、构建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教改项目研究成果获2007年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的“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教改项目研究成果获2011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善建言资政,做生态文明的践行者


从1998年开始,王文科连续三届担任陕西省政协委员,目前还担任西安市人民政府的参事,在担任省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和参事期间,深入调查研究,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政府出谋划策,尽心为群众发声代言。他提出的“关于加强秦岭北麓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整治的建议”“关于煤炭开发区水生态保护的建议”“关于黄河流域陕西段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建议”“察汗淖尔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与生态保护建议”“陕西省黄河流域荒漠化治理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等多个提案与建议,多个提案获得“陕西省政协优秀提案”,提出的建议受到政府部门关注,不少付诸实施,造福百姓。


他坚持用硬核科技成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与重大环境风险规避,作为第二负责人完成的《陕西生态文明建设纲要研究报告》,得到省领导批示,被多个厅局级采用,直接服务于陕西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2022年,宝鸡市先后发生三起突发性重大环境事件,作为专家组组长,他临危受命,依靠科学专业的判断,精准施策,及时排除险情,规避了3000余人饮水水源污染、爆炸等重大风险,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宝鸡市人民政府和陈仓区人民政府表彰。


作为原民进长安大学支部主委,他认真贯彻科技扶贫的工作理念,带领支部会员深入基层开展扶贫工作,积极为贫困地区发展出谋划策,提出了“四个一”工程,在陕西省旬邑县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针对山东革命老区某乡村供水难题,他带领团队精确圈定地下水源靶区,解决了1000多人长期远距离拉水问题。


他心系教育,关注教育体制改革,既针对基础教育的突出问题建言献策,还注重思考用专业所长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如近年来城市洪涝灾害频发,他特别关注海绵城市建设,从建议海绵城市建设要以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水安全、复兴城市水文化为目标,充分考虑地质、水文地质因素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开展系统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突出、影响更加深远。虽已过耳顺之年,王文科教授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又承担了一项重要使命,那就是结合专业研究成果为各级党员干部宣讲干旱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普及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共建美丽中国。同时,他老骥伏枥,永葆初心,继续带领团队矢志科学研究,为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长大智慧和力量。







版权所有©长安大学党委统战部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尚苑路长安大学北校区 邮编:710018 电话:029-61105141 工作邮箱:tongzhan@chd.edu.cn